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

前 言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2004年,多年来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濮阳职教基地”的目标,锐意改革,努力创新,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显著提高,改革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基于职业教育成果和办学实践,统筹编撰学校质量年度报告,有以下特点: 一是完整性。围绕“向社会公众展示办学成果”这一原则制定各级指标。尽可能收集所有能说明问题指标,涵盖起点、过程、结果;有成绩,也有不足;有描述,也有分析;有事实,也有展望。 二是准确性。表达方式上主要以数据描述为主,尽可能使用量化标准,辅之以文字、图片说明,并适当使用办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三是发展性。考察一年来的办学质量,既要比照过去办学成绩,也要瞻望未来发展。通过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校企合作、社会贡献、特色创新,五大特点力争建设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生发展质量(一)党建引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中职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既定的预期轨道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教育放置在国家战略基础的核心位置,为中职学校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即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与教育改革深化并重前行。中职学校是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沿阵地,为当代中职生设定了高水准的思想政治门槛,确保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遵循科学的思想指引和组织领导。鉴于此,探讨党建工作的意义、准则、建设路径和发展方向,通过汲取过往建设经验激发中职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使党建工作成为引领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稳步前行的重要元素。 中职学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若想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等各方面内容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中职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之中领导核心作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党建工作是思想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确保中职学校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性作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作为核心基础,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入手,营建健康、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新时代环境之下,党建工作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指导,通过党建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展现,推动中职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的提高,进而实现中职学校育人的重要功能。 1.1新时代中职学校党建工作在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1党建工作为中职学校明确了教育目标 当今社会处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在不断交流,在此情况下,我国的部分青年受外国某些糟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不良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这样的环境不利于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在中职学校的文化中融入党建思想,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以中职学校为教育载体,在教育中贯彻党建理论、党建指导及党建文化,可以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对党建文化的重视。 1.1.2党建工作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了路线 在中职学校中建设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校在教育中明确教育方向与目标:可以促进学校在良好的教育中培养出综合型的优质人才。在中职学校中党建工作可以为教指引方向,将其贯彻到学校的文化教育中,并在教育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升学生与教师的政治觉悟,提升师生对政治文化的重视。党建工作的建设可以深化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因此应在教育中结合党建方向进行教育改革,促进中职学校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1.2中职学校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1.2.1加强顶层设计 为确保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获取成效、持续推动,须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资源整合。首先,应推进目标设计,构建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建立制度方案,实现组织、工会、共青团、宣传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应结合党的政策、国家教育方针以及中职学校自身发展方向不定期调整优化,将目标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其次,要健全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一是构建中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监督体系,做到总揽全局、合理决策、有效引导:二是加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程序性制度的同时,完善实体性制度体系,确保各类制度的公平、公正,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制度文化体系构建的主动性;三是构建不同系部、职能处室的协调配合制度,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与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经验交流等手段,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新内容、新方法:四是搭建师生交流互动的良性机制,引导教职人员深入学生课堂、课后,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全育人”制度设计理念。 1.2.2做好核心引领 中国共产党所引领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事业,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对于新时代环境之下的中职学校,其应当以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指导,通过该种方式武装党员、教育师生,进一步强化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将其作为师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追求。同时,还要注重开拓社会思潮的培养途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宜扬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整个民族的自信心,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强化校园精神文化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必须要高度重视党的教育方针、基本路线等各方面内容的宣扬,在校园内部营建出积极、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实现党建育人的目标。 
1.2.3强化宣传推广 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宣传推广,促进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的形成。首先,应当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以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载体,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让党建工作活起来,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诤稀@绱唇ā拔⒌辰ā惫ぷ髟靥迥J剑ü柰系承!⒔ⅰ暗辰╡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向广大教职工及学生推送党建工作新资讯:举办“微党课”评选赛、“微宣讲”“微视频”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搭建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桥梁,让党建工作“实起来”,努力打造高质量的特色党建品牌,做好拓展延伸与高质量推广,让党的声音响起来,以党建促管理、带教风、立学风。其次,应加强党建品牌宣传,大力推广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与经验做法,重点宣传学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围绕讲好“身边人”故事,举办事迹报告会、交流分享会等,充分发挥先进人物事迹的示范、激励效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功能以及党员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利用党组织“引领人、养怀人、塑造人、发展人”功能,将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个人实际困难相结合,利用多元活动载体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融会贯通。 1.2.4坚持职教特色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和途径。首先,应将党建纳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基于党建引领构建校企深入融合育人模式。例如构建校企党建联盟,促进中职学校、企业党建思政教育、群团统战工作、文化建设等优质资源的互通共融,将联盟打造成为具有党群工作开展、党建工作交流、校企合作服务等功能的平台,进而充分实现党建引领与服务校企合作功能,拓宽校企合作内涵与渠道,打造更具中职中专特色的校企合作文化体系。其次,将党员活动室建设与专业实训室建设结合,将党建文化与专业文化融会贯通,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将工匠精神与技能竞赛结合,不断拓展文化育人与中职院校技能培育、就业融合的新课堂与新渠道,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与活力;以实训中心、教学楼、廊道等为宣传平台,通过开展“党建+创先争优”“党建+技能竞赛”“党建+立德树人”等系列活动宣传展示,让党建在校园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教育中得到润物细无声的落实。一是推动党建内容与双创教育内容融合,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融入双创教育,用党的先进思想引导学生感悟创新创业道路,深化对苦干、实干的理解;二是将党员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以入党标准对标创新创业能力考核学生,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促进其不断打磨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知识。 


1.3中职学校党建如何带领教学工作 1.3.1党建引领,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校党委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及时谋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各部门各科室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带动全校上下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部门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学部发展定位,做到中职高职相衔接,升学就业两不误。不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工作模式,引领教师骨干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采取1+X证书方式,强化教职工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校企合作,不断加强专业建设,适应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3.2夯实党建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推进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下辖党支部书记均由思想政治素质好、专业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员教师担任。完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实现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坚持秉承“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的原则,吸纳学校优秀教师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真正落实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在推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之中,学校党建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要确保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化展现,发挥引领性重要作用,切实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基本需求,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切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进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二)立德树人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以“立人、树人”为中心,以常规管理,课堂渗透、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励志教育为主线,并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确立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一年级,实行养成教育;二年级实行行为习惯教育;三年级实行感恩教育。 2.1坚持常规管理 2.1.1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共分四叮貉!⒛昙丁嗉丁⒀幔渲幸阅昙丁嗉豆芾砦鳎9芾砦āQ!⒛昙丁嗉陡髯远加幸惶淄瓯傅墓芾矸桨浮� 2.1.2加强常规检查 学校协同年级、学生会对校园违纪、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结果,全部计入量化考核。 2.1.3学校每学期坚持做到“三个会”制度 “三个会”制度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汇报会,每学期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2.1.4量化与考核 各年级、各班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一次量化积分评比,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同时,我们制订了《班主任奖励方案》,将“优秀班主任”、“双优班主任”、“功勋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授予那些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班主任。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年级、班级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又大大减轻了学校的工作压力,还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3年6月日学校举行“阳光、团结、信任、友爱”拓展活动。 2.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视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全体教师从本学科教育的道德要求出发,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把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德育内容,这样不仅避免了强加和说教的感觉,而且使德育可知可感,有血有肉,具有了较强的可接受性。 2.3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五大系列教育活动: 2.3.1是国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每年新生入校以后,学校都聘请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短期军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队形队列训练、唱军歌、整理内务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3学年每周一升国旗仪式 2.3.2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如:3月学雷锋演讲、征文、板报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12.4法制宣传日组织普法签名,黑板报评比,元旦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2.3.3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乡镇中学进行慰问演出,在寒暑假做普法调查等内容的社会实践报告,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2.3.4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 2.3.5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跳绳比赛、手工艺品展,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如文学社、书法社、舞蹈社、DJ音乐社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

2023年5月18日学校艺术节幼师专业同
2.4优化德育环境,注重潜移默化 学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网络、校报、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标牌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教室内、外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歌曲演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校训的制定就是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诠释后讨论确定。校园内的草坪上的标语,也来自学生的智慧。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2.5开展励志教育,为学校发展助力 多年来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全体教师认真批阅成长册、与学生倾心长谈、共同活动,全体学生认真朗读励志信、填写成长册、与导师座谈、参加励志心品课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以前的厌学逐渐转变成了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有的学生由以前的浑浑噩噩、迷茫转变成有了比较清晰的目标,有的学生由以前的懒惰变得勤奋上进。励志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在校体验 3.1校园文化满意度 1500人参加调查,1150人非常满意,330人基本满意,20人意向不明确,个别学生素质差,影响学生稳定,有违纪现象。 3.2社团活动满意度 在学校社团里,分别抽查了240人,学生会抽查了20人,共260人参加调查。有80%的人认为社团活动令人非常满意,而13%的人基本满意,有12人表示非常不满意,占比7%。 3.3生活满意度 随着经济和生活条件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迅速发展,现在中职生人数越来越多。作为新世纪的中职生,他们同样肩负着国家迅速发展和民族的使命,所以中职生对于校园的满意度十分重要,关乎中职生的发展,因此,学校积极地去了解中职生对校园满意度的情况,对促进现代职业逃闹柿坑凶攀种匾囊庖澹梢源俳8慕ぷ鞣较颉�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校园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制作了一份针对全校各专业的调查问卷,对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中职生进行了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50人认为现在所就读的中专不是自己想就读的学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之中少数人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越来越满意,大多数人认为还过得去或想转专业,整体来说,认为对中职生活比较满意以及认为中职生活一般的人占绝大多数,而对中职生活不满意的人也是十分的少,这说明他们对于学校生活整体来说是适应的,或者说对于学校生活感觉只是过得去,并不十分满意。 对于学校的的住宿条件,满意者居少,不满意者占多数,他们对于住宿条件要求较高,或者说他们对住宿条件很在乎,他们对于离开家庭和舍友同住的生活不太适应。对于学校的交通条件,62人表示非常满意,150人表示比较满意,99人表示一般,而45人表示不满意,只有10人特别满意,大部分人认为还算可以或勉强接受,还有18人认为不能接受。 或许是因为活动范围基本在寝室,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有几个好朋友,还有一部分擅长交际的人认为都是朋友,只有8%的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朋友,这说明他们需要走出寝室,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或许是因为对中职生活的诸多不适应和诸多不满,62.5%的人表示十分怀念初中生活,即使繁忙,即使劳累,即使有很多作业压身,但是初中的生活痛并快乐着,这表明他们需要树立明确目标,制定详细方案,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要在迷惘中度过,不要在玩耍中错过,更不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否则,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想要努力改变现状,改变现在的碌碌无为,改变忙乱的现状;还有一部分人对兄吧畛渎M衔兄吧罨嵩嚼丛胶谩� 通过调查报告,学校可以看出学生他们对于自己期望越来越高,对于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于未来有期待,对于明天有追求,他们想要改变现状,他们愿意努力,愿意充实自己去适应中职生活,适应社会。因此针对这些状况,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要做出相应努力。 3.4校园安全满意度 1000人参加调查,有60%的人对学校安全是非常满意的。而24%的人对校园安全基本满意。并且有16个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四)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毕业生1058人,其中计算机388人,幼师380人,装潢设计51人,汽修85人,中餐烹饪90人,旅游服务38人,直接升学人数452人。 专业名称 | 毕业生数 | 直接就业数 | 升学数 | 签订就业合同就业数 | 平均薪酬 | 装潢设计 | 51 | 32 | 19 | 32 | 4000 | 计算机应用 | 388 | 238 | 150 | 238 | 3500 | 幼师 | 380 | 209 | 171 | 209 | 3000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38 | 15 | 23 | 15 | 4500 | 中餐烹饪与营养 | 90 | 52 | 38 | 52 | 3500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85 | 48 | 37 | 48 | 3000 | 4.1 202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4.1.1 毕业去向落实人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数 | 直接就业数 | 升学数 | 共计 | 装潢设计 | 51 | 32 | 19 | 51 | 计算机应用 | 388 | 238 | 150 | 388 | 幼师 | 380 | 209 | 171 | 380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38 | 15 | 23 | 38 | 中餐烹饪与营养 | 90 | 52 | 38 | 90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85 | 48 | 37 | 85 | 4.1.2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各毕业生去向 | 生源人数 | 各专业占比 | 就业人数小计 | 地方基层(本县、乡) | 335 | 10.02% | 305 | 地级市(本市) | 740 | 25.26% | 689 | 省会(本省) | 268 | 6.61% | 220 | 省外其他(省外) | 3 | 58.09% | 35 | 4.2就业质量分析 4.2.1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为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对2023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按各专业就业人数的30%比例为抽查对象进行电话访谈,其中83%的学生对现在的工作满意。具体样本分布如下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就业人数 | 满意占比 | 1 | 装潢设计 | 32 | 72% | 2 | 计算机应用 | 238 | 80.3% | 3 | 幼师 | 209 | 91.5% | 4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5 | 88% | 5 | 中餐烹饪与营养 | 52 | 92% | 6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48 | 77% | 小计 | | | 83% | 4.2.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应毕业生的质量,进而可以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对于完善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30家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满意情况问卷调查如下图所示:93%的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 
(五)技能大赛学校于2022年参加第十七届濮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竞赛活动,其中学生组项目参加“文明风采”共13项,参加学生人数共58人. 2022年-2023年参加市赛人数对比饼图 
指导照片: 


二、教育教学质量2.1专业建设质量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常规和基础性工作。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相比,其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属性尤为突出,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这种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功能属性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成为衡量中等职业教育举办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如何评判这种贡献的大小呢?这就可以分解为若干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如就一所学校而言,专业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其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是衡量学校办学对社会服务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尺,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又如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中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所做贡献的又一重要指标。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含直接就业率)、专业对口情况、职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性等方面,其中直接就业率和专业对口情况是最能直接反映贡献率大小的指标。中职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点是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在人才市场就业中无论是经验还是基础知识储备都不具有优势,而惟有专业技能是他们未来发展的最大资本,因此与大学生就业相比,对口就业对中职学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项科学的工作。 职业教育本身是教育的一种类型,既然属于教育范畴,理所当然要具有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人、造就人,显然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是衡量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又一重要指标。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许只能用一时,不能用一世。基于此,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要兼顾知识技能和能力两个方面。 当前学校专业建设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专业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校开设专业是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划、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专业与区域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设定。对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素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同时,专业名称及专业目标定位明确。学校在专业定位时,培养目标明确,在操作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特点,即学生本身的素质、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及一线普通工作人员的素质需求,目标定位较准。 







2.2课程建设质量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需要,学校领导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等情况,明确专业定位,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并不断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实训课占整个课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汽修专业、烹饪专业、幼儿保育,晚上还安排上实训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实施和专业考核。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关键,需要了解社会和市场对相应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学生、家长对其认可度,以及专业设置所必需的软、硬件配备条件等。专业实施是专业建设的重点,需把握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文件的吻合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适合度,以及重点专业的资金投入与建设等情况。专业考核是专业建设的结果,是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评价、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对该专业的评价等进行。而课程和教材是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具备完整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统编教材与自编教材有机统一。 学校专业课程完全按照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方向设置,每月采取月考核制度,文化课采取笔试答卷,专业课采取现场抽查,基本上遵循了合格率达到70%,优秀率10%以上的成绩,以上通过月考核不断促进教学,使学生不断取得不断进步,从中增加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3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要重视教学过程。首先要把握好“进口”与“出口”关。通过对招生规模数量、与同类学校生源的比较、与历届生源的比较和对学习困难学生情况等的监控,切实掌握每届生源情况,把好“进口”关。相应地,通过对学生获证获奖情况、毕业和就业情况等的监控,严把“出口”关。其次是要规范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重点要关注学生学习及教师授课情况等。 中职教改的主要对象--教法,是教改最基本的单位和最终的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作为-名职业学校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达到职业教育目的。 互动式教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力求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发展自学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教学模式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个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才能行之有效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是,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我们更多的采用互动性的教法,努力创设具有渗透力、亲和力、影响力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培养他们勤于动脑,独立思考的能力。  
2.4教材建设质量2.4.1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校教材管理,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水平,根据《河南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制定教材选用方案。教材征订工作严格按照区教体局要求,严格、规范征订工作。从源头保证各级课程规范落实。在确保教材征订无误后,对各年级进行教材使用的抽检,以保じ髂昙豆医滩牡墓娣妒褂谩QO群笾贫恕督滩暮徒谈ú牧涎」汗ぷ髦贫取罚细衲柯脊芾砗驼鞫┣溃辖阶哉鞫┙谈ú牧稀� 2.4.2教材质量监测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遵守上级管理规定,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教辅材料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严格执行中职专业教学标准,规范教材征订。 2.4.3教材质量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3 学校成立教材选定小组,开会研究教材选定流程:任课教师在省规划教材目录中选取合适的教材进行提交→各教研组长进行教材选定的汇总→教材选定小组进行教材质量把关→教材选定小组汇总本学期需要订购教材目录。 
教材选定小组会议小组成员进行教材质量把关
2.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2.5.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成立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专业教学目标、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指导、学习评价等整合处理,通过校园网络等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建立具有服务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2.5.2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 推行“模块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广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推动专业应用软件在教学中应用,建设优质教材和特色学习资料,建设跨越围墙、跨越课堂、跨越时间的新型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库,按照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的要求,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建立电子教案库、实训案例库、教学录像、相关图片、实物模型,试题库等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将多媒体技术最大可能植入专业教学活动之中,利用教学软件、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试题库、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组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 2.5.3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广 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组织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及电子教材,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汇编,建立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上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全校师生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2.5.4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果 学校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学校所有教室、机房、实训室已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教育教学,已普及到每位教师。各专业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分享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部分优秀作品案例,针对参赛作品的内容选择、策略分析、活动设计、技术应用。在教学方式上提倡创新教学学习环境,改正传统教学模式,多元化呈现教学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所有参赛作品应符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强调即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发展,教学展示应按照竞赛要求开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多媒体设备
2.6师资队伍建设2.6.1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务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2.6.2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制度建设 以《教师职务条例》和《教师职务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为依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教师聘用(任)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相关待遇。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期分批选送专业教师近100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教学活动比赛。 2.6.3 2023年各专任教师结构 任课专业 | 人数 | 学生人数 | 幼儿保育 | 22 | 587 | 计算机应用 | 11 | 687 | 中餐烹饪 | 9 | 159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3 | 203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11 | 232 | 计算机网络 | 11 | 323 | 工艺美术 | 10 | 158 | 形象设计 | 6 | 122 | 公共课 | 52 | 2700 | 大数据技术 | 11 | 200 | 西式面点 | 3 | 112 | 智能设备安装与维修 | 7 | 234 | 合计 | 166 | 2700 | 2.6.4 “1+X”师资名单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证书类别 | 获得时间 | 1 | 刘从立 | 男 |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 | 2020.11 | 2 | 王凯新 | 男 |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 | 2020.11 | 3 | 王培党 | 男 |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 | 2020.11 | 4 | 程晓男 | 女 |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 | 2020.11 | 5 | 戴克铭 | 男 | 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 | 2020.11 | 6 | 卢文涛 | 男 | 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 | 2020.11 | 7 | 孙淼晶 | 女 | 1+X幼儿照护 | 2020.11 | 8 | 张晨晨 | 女 | 1+X幼儿照护 | 2020.11 | 2.7校企双元育人学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校企“互动、互融”(理念互动、文化互动、资源互动、管理互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通、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融通、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融通、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学校形成了适合各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积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企业参与各专业实训设备对比 专业 | 企业名称 | 投入设备(技术) | 2022年投入资金 | 2023年投入资金 | 学前教育 | 马庄桥明珠艺术幼儿园 | 幼儿活动训练操场 | 1万 | 1万 | 中餐烹饪 | 鼎城餐饮集团 | 教学器具 | 2万 | 2万 | 汽车维修 | 伯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详见清单 | 1万 | 1万 | 工艺美术 | 濮阳青木饰家有限公司 | 3D设计软件技术 | 3万 | 3万 | 计算机应用 | 濮阳恒骏电子有限公司 | 网络终端机1台 | 2万 | 2万 | 旅游服务管理 | 濮阳景行文化有限公司 | 景行书院导游讲解基地 | 5万 | 5万 | 美容美发 | 濮阳哈佛美业 | 教学器具 | 2万 | 3万 | 计算机网络 | 中国电信(马庄桥) | 教学器具 | 4万 | 4万 | 机器人 | 苗疆机器人 | 教学器具 | 30万 | 40万 | 大数据技术应用 | 讯飞智联有限公司 | 教学器具 | 100万 | 150万 | 案例:科大讯飞校企合作 (1)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学校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 以技能成才为目标, 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技能教育,促进学生技能就业,成为技能人才。 (2)校内强化了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不断努力,经上级部门的支持,已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该校将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继续加强校内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的领导、管理和教学机制。 (3)校外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 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2023年,学校与鼎城和伯乐公司建立了稳固的校内培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技术人员、专业教师能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学校与校企合作专业签约仪式 三、国际合作质量中职教育国际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分析出中职教育国际合作的基本水平。在中职教育国际合作中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通过质量评价展示了中职教育国际合作的基本面貌,整体而言水平不高。运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工具,根据提供的量化数据和访谈得到的质性数据,可以较具体地分析出国际合作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可为今后的国际合作质量提高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表明,中职教育国际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作?构屎献飨钅壳敖泄婊⑾钅恐薪械髡约跋钅客瓿墒苯衅兰鄣墓ぞ撸怪兄把T诠屎献鞴讨懈用魅纺勘辏鞫魑涌旃屎献鞯牟椒ィ嘌哂泄示赫Φ挠判闳瞬拧=逃姓鞴懿棵乓部刹慰计兰壑副昀粗С帧⒁急镜刂兄把Mü剐问蕉嘌墓屎献魈嵘蛑耙笛0煅健� 四、服务贡献质量2022--2023年学校积极开展社会专业调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一方面于2022年新增设智慧养老(专业代码790302)、音乐表演(专业代码:140800)和舞蹈表演(专业代码:140900)三个专业,并于2022年5月开始招生。另一方面申报4种“1+X”证书试点,通过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1+X”证书试点备考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训当中,实现课证通融。 4.1服务行业企业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制订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本年度,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努力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对接企业、行业和产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推动学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濮阳二职专与濮阳市酒店和餐饮协会进行长期的合作,为濮阳市餐饮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以来共参与由餐饮协会举办的市级和省级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4.2服务地方发展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制订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本年度与南乐县委、县政府,南乐县电商产业园等单位紧密合作,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南乐县脱贫培训现场 4.3服务乡村振兴近年来,学校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农民、劳动力转移、农村电商人员、家政服务员、保育员、育婴员、厨师、面点工、商旅服务、电子商务运营推广等专业的短期培训,年均培训达3000多人次,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短期培训 4.4服务地方社区为促进师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幼师专业、计算机专业、中餐烹饪专业、汽修专业、化妆与形象设计专业等针对专业特色,组织师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专业技术技能进社区活动。通过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生存体验。  
4.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学校结合濮阳市域产业特色,围绕农业、电商业等产业转型升级,深耕建设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立了专门的短期培训班,秉承以服务本地企业, 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为宗旨,以濮阳市持续发展和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人才保障为目标,积极开展专业培训、考核服务,目前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中西餐烹调师、保育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和高铁乘务人员等培训测试、考核和继续教育。近两年来,共完成培训考核1000余人次。 4.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为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学校在2022年申请了智慧养老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老年人照护、礼仪沟通、医养康养、养老机构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等知识,具备老年人能力评估、康养活动策划组织与设计、老年健康照护、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等能力,具有爱心奉献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老年照护、老年评估、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养老服务规划与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政策落实质量5.1国家政策落实濮阳市市政府及市教育局多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豫政﹝2021﹞2号)等文件精神,对今后市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规划部署。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濮阳二职专以建设具有濮阳特色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注重品牌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在整个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重点在于规范中等教育学校办学规范,提高维持中职学校的比例,在宣传政策上相对向职校倾斜。所以在后续的教改中将会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规范与作业含金量,最终实现普及性的教育并保证中职学生的学习与就业,从此可以提高社会整体普及教育。所以可预见后续的政策也会向中职倾斜后续的升学就业也会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所以如果在中职与普通中犹豫的同学可以多根据自己的情况客观地选择中职或普高。 中国国民经济规划-职业教育政策演变  根据2022年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以及2023年的职业教育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国家正在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很多的政策都在想中专职校倾斜,为中专职校提供更好的就业与晋升机会,为峁└嗟难≡窕帷� 2019-至今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政策落实分析  5.2地方政策落实河南省教育厅、濮阳市教育局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为做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充分考虑各县区实际情况和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容纳程度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并对全市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分解各县区中职招生任务,同时完善中职招生工作奖惩机制。实行中职招生周报告制度,对招生薄弱的县区进行现场督导,有力的保障了学校完成本年度中职招生任务。   5.3学校治理5.3.1学校依法办学 学校实行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体制。 5.3.2校长负责制 依据法律法规和省级以上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规定,保障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建立健全校长考核及奖惩机制。 5.3.3学校建立党组织 加强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和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 5.3.4学校建立监事会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建立监事会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建立工会组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5.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5.4.1招生来源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基本学制三年,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5.4.2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中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革实施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中职院校工作的核心,是中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将社会发展全面推向质量的时代,形成人人创造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环境”。发展计划明确指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中等职业院校要把握“质量时代”发展的节奏,按照“质量时代”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教育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实施中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革体系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建立长期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 5.5经费投入经费来源有举办者投资、国家财政拨款投入、省财政拨款投入、市财政拨款投入,每年按照拨款下达文件按时拨款。2023年免学费补助项目幼儿保育专业拨款为1700元/生/年,工艺美术专业拨款为1700元/生/年,计算机应用专业拨款为1800元/生/年,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拨款为1700元/生/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拨款为1700元/生/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拨款为1900元/生/年,2022年学校举办者筹集建设资金新建两幢学生宿舍楼共计6500平方,已投入使用,校园已从新规划,新建计算机实训室四个,国家财政拨款免学费项目、省市奖补资金均用于教职员工福利待遇和提升教学软硬件设施提升、改善学生在校生活环境。  六、面临挑战6.1技能人才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各专业都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从操作型、技能型为主向复合型、技术型人才转变。这就对各专业无论在人培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师资还是实训环境打造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根据产业升级情况和人才能力要求进行人培方案的制定,并完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在不断加强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提升的基础上,继续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从而提高师资水平。 6.2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实习意愿不明确,实习时不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企业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偏弱,在人际关系、企业环境、受挫折能力等方面适应力弱,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导致频繁换岗。 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培育融为一体,以“坚韧沟通宽容跨越”桥文化为引领,从学生入学开始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规划,根据职业接触期、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等不同阶段组织不同形式的指导任务,以课堂为主阵地,在课程实施教学中树立职业信念;以德育为主旋律,在学校班级活动中积攒核心素养,以企业为主战场,在顶岗实践实习中提升职业素养;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逐步了解个性特点和职业取向,感受职场环境,多方位积累知识和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就业择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6.3技能人才培训规模不足随着国家对于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办学规模要求,年培训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规模不低于1000人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的突破存在一定的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学校需要在原有专业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在专业结构及设备投入上进行调整,扩大高技能培训规模。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技能提升激励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营造崇尚技能、鼓励技能提升、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帮助企业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相关的政策,共同促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表1 人才培养质量计分卡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 1 | 毕业生人数 | 人 | 1058 | | 2 | 毕业去向落实人数 | 人 | 1058 | | 其中:毕业升学人数 | 人 | 452 | | 升入本科人数 | 人 | 2 | | 3 | 毕业生本省去向落实率 | % | 100% | | 4 | 月收入 | 元 | 3500 | | 5 | 毕业生面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 人 | 606 | | 其中:面向第一产业 | 人 | 0 | | 面向第二产业 | 人 | 0 | | 面向第三产业 | 人 | 606 | | 6 | 自主创业率 | % | 0% | | 7 | 毕业三年晋升比例 | % | 42.7% | |
表2 满意度调查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调查人次 | 调查方式 | 满意度 | 1 | 在校生满意度 | % | 网上调查 | 1000 | 抽查 | 95% | 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 | % | 网上调查 | 1200 | 抽查 | 94% | 课外育人满意度 | % | 网上调查 | 800 | 抽查 | 90% | 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 % | 网上调查 | 500 | 抽查 | 93% | 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 % | 网上调查 | 1000 | 抽查 | 87% | 专业课教学满意度 | % | 网上调查 | 1000 | 抽查 | 95% | 5 | 毕业生满意度 | % | 电话回访 | 600 | 抽查 | 83% | 毕业三年内毕业生满意度 | % | 电话回访 | 1000 | 抽查 | 80% | 教职工满意度 | % | 问卷调差 | 200 | 普查 | 100%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 | 问卷调查 | 30 | 抽查 | 93% | 6 | 家长满意度 | % | 电话回访 | 100 | 抽查 | 90% |
表3 教学资源表 | 专业群名称 | 核心专业 | 选择对接产业链 | 1 | 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群 | 计算机应用 | 科技公司 | 2 | 文化艺术专业群 | 幼儿保育 | 明珠幼儿园 | 3 |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 | 中餐烹饪 | 鼎诚餐饮 |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1 | 师生比* | | 1:19.5 | 2 |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 | 50.4% | 3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 | 21.62% | 4 | 专业群数量* | 个 | 3 | 专业数量* | 个 | 12 | 5 |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 门 | 17 | 学时 | | 其中:课证融通课程数* | 门 | 3 | 学时 | 324 | 网络教学课程数 | 门 | 5 | 学时 | 180 | 6 | 专业教学资源库数 | 个 | 5 | 其中:国家级数量* | 个 | 0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省级数量 | 个 | 0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校级数量 | 个 | 6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7 | 在线精品课程数* | 门 | 5 | 学时 | 15 | 在线精品课程课均学生数* | 人 | 450 | 其中:国家级数量* | 门 | 0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门 | 0 | 省级数量 | 门 | 0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门 | 0 | 校级数量 | 门 | 8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门 | 0 | 8 |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 | 个 | 4 | 其中:国家级数量* | 个 | 0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省级数量 | 个 | 0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校级数量 | 个 | 8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9 | 编写教材数 | 本 | 15 | 其中:国家规划教材数量* | 本 | 0 | 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数量 | 本 | 10 | 新形态教材数量 | 本 | 9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本 | 0 | 10 | 互联网出口带宽* | Mbps | 20G | 11 |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 Mbps | 10G | 12 |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个/生 | 180 | 13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元/生 | 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