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School's Events
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专业技能展示活..
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计算机专业技能..
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9届毕业..
濮阳市教育局年检组莅临我校开展年检..
濮阳市教育局领导莅临我校调研教育教..
校园活动 Campus Activities
2023年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
2019年春“学雷锋 树新风“演讲比赛
我校举办2019年夏美文朗诵比赛
2019年夏季才艺大奖赛
2019仲夏诗词大赛及2019年夏季诗词大..
我校举办2019年夏季趣味运动会
2023年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710205

专业名称:大数据技术应用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等。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面向数据采集与标注、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等岗位(群)。

五、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等知 识,具备数据获取、加工和处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数据采集 与处理、简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标注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六、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 具备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技能和网页制作的能力;

2. 具备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3. 具备数据库定义、修改、查询和 SQL 数据分析的能力;

4. 具备使用工具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能力;

5. 具备简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能力;

6. 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

() 公共基础课程

表 1-1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3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 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 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 担当, 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 成才报国。

 

 

 

 

 

2

 

 

心理健康与职 业生涯    (3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 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 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 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 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

 

 

哲学与人生

(3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 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 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 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

 

 

职业道德与法  (3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 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 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 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 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5

 

 

 

 

语文

(110)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

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为语文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听、说、读、写,使 学生了解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具备较强的口头和书 面表达能力。

第三学期为文学鉴赏与写作,学生能够顺利阅读和准确理解一般文 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具有欣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

第四学期为广告文案设计,要求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学生具有一 定的广告文案设计能力。

 

 

6

 

数学

(118)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 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7

 

 

英语

(8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 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 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 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

 

 

信息技术

(80)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 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 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通过本门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

 

 

 

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 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9

 

 

体育与健康

(12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 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 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 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0

 

 

 

历史

(30)

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 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数据技术应用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与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与处理技 术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Web 前端开发技术基础、大数据编程基础。信息服务业务技能、软件测试)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操作系统基础

1.Linux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文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和网 络服务配置等内容;

2. 了 Linux 操作系统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的使用范围;   3.掌握 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Shell 操作、用户管理、磁盘管理、 文件系统管理、软件包管理、进程管理、网络服务的配置、系统监测 和系统故障排除。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基础知识

2.熟悉网络技术工作原理、 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

3.掌握简单局域网搭建及应用、 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

4.网络技术服务器安装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3

 

 

 

网页设计与制作

1.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

2.熟悉 HTML 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 网页元素编辑、 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 网页行为                           3.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元素使用等相关技能;              4.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简单 网页代码和脚本编写。

 

 

 

4

 

 

 

程序设计基础

1.了解程序设计基本方法、Python 语言语法、Python

言多领域应 用;                                                           2.能够掌握一 门帮助各专业后续学习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编程语 言;

3.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 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5

大数据技术应用基 

1. 了解大数据的基础知识,达到能够初步构建大数据知识体系框架 的要求;

2 了解大数据采集及处理流程和数据存储技术,达到能够描述的要 求;

3.掌握数据预处理的方法,达到能使用软件工具进行简单数据预处 理的要求;

4 了解数据分析主要方法以及应用场景,达到能够根据具体应用场 景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要求;                                    5. 了解数据可视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数据图表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达到 能够描述可视化的定义和作用的要求。

6 了解大数据安全要求和隐私保护对策,达到能够描述数据安全法 规,形成按照法规约束行为的意识的要求。

 

 

 

 

 

 

 

 

 

 

6

 

 

 

 

 

 

 

 

 

数据库应用与数据 分析

1.掌握关系数据库和 SQL 的基本概念,达到理解结构化数据存储方 法的要求;

2. 熟悉 SQL 的基本数据类型,达到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和正确定 义数据类型的要求;

3.熟练使用操作数据库的命令,达到能够使用命令操作数据库的要 求;

4.熟练使用操作数据表的命令,达到能够使用命令操作数据表的要 求;

5.熟练使用增删改数据的命令,达到能够使用命令添加、删除、修改 数据的要求;

6.熟练使用查询数据的命令,达到能够查询单表数据的要求;      7.熟练使用关联查询的命令,达到能够查询多表关联数据的要求;  8.能够使用 SQL 聚合函数,达到能够使用聚合函数实现简单数据分析 的要求;

9.熟练使用导入和导出数据命令,达到能够进行简单数据处理的要 求。

 

 

7

 

 

Web 前端开发技术 应用

1.掌握 HTML5 标签的功能,达到能运用 HTML5+CSS3 构建网页布局的 要求;

2.掌握网页脚本语言基本语法,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要求;        3.熟练使用脚本对象进行高级编程,达到能够制作网页特效的要求; 4. 了解前端开发的主流框架技术,达到能够描述的要求。

 

 

 

 

 

 

 

8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 术应用

1. 了解数据采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数据采集与使用相关法律 法规,达到能够描述的要求;

2.能够安装数据采集工具软件,达到能够独立安装的要求;        3.能使用软件工具完成日志文件系统数据采集并存储,达到能够使用 工具采集日志文件数据的要求;

4.能够获取数据库数据并存储,达到能够使用工具采集数据库数据 的要求;

5.理解网页信息元素分析与表示方法,能够使用工具完成Web 据 采集并存储,达到能够使用工具采集网页信息的要求;            6. 了解数据质量概念、ETL 基础知识和流程,达到能够理解并描述的 要求;

7.熟悉数据预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安装,达到能够自主安装的

 

 

 

要求;

8.能使用数据预处理工具实现结构化数据清洗,达到能够对遗漏数 据、噪音数据、不一致数据等脏数据进行清洗的要求;

9.使用工具进行数据切片、数据筛选、数据合并,达到能够对数据 进行抽取、筛选、转换、存储的要求。

 

 

 

 

 

 

 

9

 

 

 

 

 

 

数据可视化技术应 

1. 了解数据分析的含义、基本流程、应用场景、主流技术、发展趋 势等,达到能够描述的要求;

2.能对数据集进行概要、描述性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达 到能够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的要求;                               3.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作用、分类、发展历史、趋势,达到能够 描述的要求;

4.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则,达到理解的要求;

5.掌握时间、 比例、关系、文本、复杂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特 点、应用领域,达到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法的 要求;

6.能利用主流数据可视化 BI 工具,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数据 视化操作,达到能够使用工具完成以数据图表形式呈现效果的要求。

 

 

 

 

 

10

 

 

 

 

 

大数据编程基础

1.掌握面向大数据编程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表达式、逻辑关系、 流程控制、组合数据类型的使用方法,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编写面向 过程程序的要求;

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和实现方法,达到能够理解面向对象 概念,实现类和对象的简单应用要求;                           3.掌握文件系统操作、数据库连接和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能够实 现文件操作、数据库连接等操作要求;                           4.能编写简单大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可视化的应用程序,达到能 够应用编程语言完成简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要求。

 

八、学时与学分分配

 

 

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型

课程门数

学时分配

学分分配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

17

786

28.6%

45

28.3%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8

452

16.4%

30

18.9%

专业核心课

6

432

15.7%

24

15.1%

职业训练项目

3

864

31.4%

48

30.2%

专业拓展课

方向课

2

144

5.2%

8

5%

选修课

1

72

2.7%

4

2.5%

 

37

2750

100%

159

100%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时安排

考核方式

学年/学期/周数/周学时数

第 1 学年

第 2 学年

第 3 学年

 

总学 

 

理论 学时

1

2

3

4

5

6

 

18

 

18

 

18

 

18

 

18

 

18

 

公共基础课程

1

信息技术

必修

4

80

40

40

 

 

 

4

4

 

 

 

 

2

体育

必修

10

120

60

60

 

 

 

2

2

2

2

2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

2

30

30

 

 

 

 

2

 

 

 

 

 

4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必修

2

30

30

 

 

 

 

 

2

 

 

 

 

5

哲学与人生

必修

2

30

30

 

 

 

 

 

 

2

 

 

 

6

职业道德与法治

必修

2

30

30

 

 

 

 

 

 

 

2

 

 

7

语文

必修

8

110

110

 

 

 

 

4

4

4

4

4

 

8

英语

必修

8

100

100

 

 

 

 

2

2

2

2

4

 

9

数学

必修

8

110

110

 

 

 

 

2

2

2

2

4

 

10

历史

必修

8

30

30

 

 

 

 

2

 

 

 

2

 

 

 

 

 

 

 

 

 

 

 

 

 

 

 

 

 

 

小计

 

 

 

 

 

 

 

 

 

 

 

 

 

 

 课程

 

专业基础课

1

网页设计与制作

必修

4

80

40

60

 

 

 

6

 

 

 

 

 

2

程序设计基础

必修

4

80

40

60

 

 

 

6

 

 

 

 

 

3

操作系统基础

必修

4

80

40

60

 

 

 

 

 

 

6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必修

4

80

40

60

 

 

 

 

6

 

 

 

 

 

 

 

 

小计

 

 

 

 

 

 

 

 

 

 

 

 

 

 

专业核心课

1

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

必修

6

108

36

72

 

 

 

 

4

 

 

 

 

2

数据库应用与数据分析

必修

6

108

36

72

 

 

 

 

 

6

 

 

 

3

Web 前端开发技术基础

必修

4

72

36

36

 

 

 

 

 

 

6

 

 

4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应用

必修

6

108

36

72

 

 

 

 

 

 

 

8

 

5

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

必修

6

108

36

72

 

 

 

 

 

6

 

 

 

6

大数据编程基础

必修

6

108

36

72

 

 

 

 

4

 

 

 

 

 

小计

 

 

 

 

 

 

 

 

 

 

 

 

 

 

综合实训

1

入学教育及军训

 

 

 

 

 

 

 

 

 

 

 

 

 

 

2

顶岗实习

 

 

 

 

 

 

 

 

 

 

 

 

 

 

3

毕业教育

 

 

 

 

 

 

 

 

 

 

 

 

 

 

 

小计

 

 

 

 

 

 

 

 

 

 

 

 

 

 

合计

 

 

 

 

 

 

 

 

 

 

 

24

 

各学期课程门数

 

 

 

 

 

 

 

 

 

 

 

 

6

 


 

十、实施保障

专业师资配置是以本专业在校生为每届100人(即每届2班)为标准;专业师资要求是根据学习领域课程中知识、技能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

1. 有较高的师德素质

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所教专业,热爱学生,有奉献精神。

2. 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学历和职称

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省、市级专业带头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 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系统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悉任教专业技能操作,对任教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准确把握任教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策划、协调和把关作用。省、市级专业带头人还应有一年以上与任教专业相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工作经历,或在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累计时间达到一年以上。

(二)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见表1-6-1)。

1-6-1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

能力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数量

要求

数量

要求

人工智能

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

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能力;运用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和 Python 语言进行数据科学分析的能力;图像识别的能力;

智能语音应用的能力。

1

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两年以上人工智能行业实训指导经历,熟悉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1

计算机相关中职数学的应用能力;基本程序设

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三)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应用一体化

实训室

人工智能实践

数据应用实践

商业智能应用实践

 

硬件:

普通PC机配置

软件:

①操作系统Windows7、Windows8等。

②应用软件:计算机硬件检测软件

③数据恢复软件

④办公软件

 

同时加强基地软环境建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更加接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能更好地开展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目标监控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宗旨,依托IT行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走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把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成为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人工智能专业必备知识,具备利用常用软硬件工具分析和排除系统软硬件与外部设备故障,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具备一定的检测检修经验和综合技能,具有办公软件和常用软件的综合应用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IT行业等从事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检测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硬件检修、计算机售前售后服务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由教师和企业专家、行家里手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座谈会。根据教学及专业教改的需要,还邀请部分专家不定期地到学院来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企业工作岗位群的任务、职责与能力为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岗位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结果以岗位工作考核要求来进行评价。

2)构建三学期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期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需求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人工智能专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机制体制,孵化院内企业,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实现工作岗位和学习内容的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3)通过“教学做合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以教学做合一的有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新方法。通过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巩固学生获取知识,多侧面地解析问题,让学生当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与分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工学结合,形成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3. 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分支越来越细,开设的课程应面向市场需要,岗位需要。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IT企业与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人员、数据工程师、软件应用、算法工程师和智能机器人研发、运维工程师等工作方面的技术工作。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型上分析,计算机销售/硬件技术支持服务、数据标注技术员、数据工程师与数据库管理员这三类岗位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65.1%,表明企业与用人单位在这方面有很大需求。因此结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专业的专业方向为:从事数据工程师、人工智能软件的售前售后服务、数据标注技术员、数据恢复、网站开发与网络管理、数据分析师等工作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立足科技行业发展实际,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宗旨,走产学结合道路,通过努力,将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成为办学设施完备、管理制度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课程体系先进、教学团队一流、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的在省级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二)教学过程监控

1.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标准的制定

根据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工作人员工作流程、职业能力,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打破知识系统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职业培训、证书课程、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教师和企(行)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广泛深入的企(行)业调研与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以专业高新适用技术为主,技能以创造性技能为主,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及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 “三个吻合”:①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吻合。②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相吻合。③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

将职业资格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相沟通,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的50%。

2.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工作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规范教师施教行为,通过将教师师德纳入业绩考评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以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制订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建立专业教师进修制度、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与企(行)业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协作的团队组织模式,将教学教改、教研科研、培训考核、引进培养、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等纳入团队建设。

多渠道多形式培养教师综合素质。实现“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与实践技能提高相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规定》,让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和企业参加生产、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使教师熟悉职业工作过程和程序,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训练,以积累实际工作经历,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技能。通过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名企等师资培训,积累和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的学习,促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强化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专业教学实践,培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或讲座;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和教学改革项目,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成为教学骨干。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技术技能过硬、具有“双师”素质的青年专业教师。

打造“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校企互通,共同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培训,建立本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熟悉企业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训基地实践指导教师,保证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 ,实现实训基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有兼职教师承担,实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校内外的双导师指导培养。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三年一个周期,采取“滚动”轮训的方式增强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达到“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要求。

3. 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

为使学生适应不同的岗位,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在三年的学习中,可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学生自行选择课程,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取得不同的技能证书,其中包括英语等级证书、信息化技术认证等多项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证书。随着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教学计划开展技能证书培训,形成多证书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取得一个专业技能证书。

1)对于校外顶岗实习等关键实践环节,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明确双方职责,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配备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学生在该期间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鉴定成绩、学生的实习报告和指导教师评价,共同实施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实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监控。

2) 对于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还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创造性等心理素质内容。毕业答辩可在学校,也可在企业进行。无论在企业或学校,答辩成绩均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决定。

4. 顶岗实习的运行与管理

团队专兼教师,以项目为导向,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为一体,实施“三学期制”教学模式——第一学年的前两个学期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学期,即社会实践学期,利用暑期的社会实践学期进行岗位认知,了解行业主流技术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企业的生产状况;第二学年前两个学期学习职业能力基础课程,并进行综合训练,第六个学期仍然是工作学期(暑期顶岗实习),按企业员工对待,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项目开发等专门性工作;第三学年上学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学期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并根据岗位需求、结合岗位特点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学生分散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参与实习学生占学生总数99%以上,通过工学结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

“一体化”教学与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遵循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以项目为导向,将学习与训练融为一体,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反复,迭代上升,将工作角色、工作过程、工作实景,贯穿教学始终,层层递进,相互渗透,逐步提升,最后达到与企业直接对接的整个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与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四个渐进过程:

1)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学习过程。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主要在校内完成,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体验实习。该教学过程以专任教师完成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在教学时,企业兼职教师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带领学生感知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流程。

2)案例学习与训练过程。教学以案例学习与训练为主,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该教学过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通过接触企业典型案例,学习和熟悉工作过程,在指导教师示范和帮助下,学习与完成项目开发过程。

3)项目实训过程。教学以项目实训为主,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部分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该过程强调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企业项目管理与教学管理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该教学过程以企业兼职教师完成为主,专任教师为辅。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开始独立完成实际项目,进一步感受IT企业对员工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领悟IT企业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工作过程,亲身经历真实的工作任务,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

4)技术顶岗工作或实习过程。该过程学生顶岗工作或实习半年,主要在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该教学过程以企业兼职教师完成为主,专任教师为辅。该过程是经过以上三个过程的不断循环学习与训练,学生开始和企业对接,到企业、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的过程。

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一)专业建设模式特色

1.以就业岗位为指导,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高专人工智能专业所培养的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计算机类人工智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即运用现有的技术方法来从事软件应用、算法工程师和智能机器人研发、运维工程师等工作的高级技能人才。

2.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能力培养的框架体系

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本专业将职业人才的能力分解为基本素质与职业道德(公共课程模块)、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课程模块)、岗位适应能力和拓展能力(顶岗实习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综合素质(外语、团队协调能力)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相应的课程构成能力培养的平台。

3.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

计算机应用专业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造。项目化课程模式是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技能课程,在以岗位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和职业标准规定驱使下,通过“职业分析—目标分析—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一系列过程加以实施的。项目的选取以某个工程项目为案例,其中每个模块的内容能涵盖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中对应范围的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建设是在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分析、项目总体设计、项目的分组实施、项目整体验收等这些环节实施中,融入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项目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实现“手、口、脑”并用,不仅掌握相应模块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知识,同时也积累了实战经验,实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通过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考核,使职业能力得以固化。

4.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过程化考核”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评定。

1)校企合作,设计和确定以职业行动能力表述为特征的课程学习模块。整个课程学习模块总体划分三个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开发拓展学习模块。

2)校企合作,共同确定课程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根据工作任务过程的完整性、难易程度、相关性,共同确定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

3)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岗位指导教师相结合,促进学生课堂和岗位的零距离,教师得到企业一手的项目资料,真正实现真实项目进课堂,企业岗位做项目。

(二)课程体系特色

以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与企业合作为突破点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团队意识和职业技能,在“项目(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中职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积极为IT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够进行办公应用、IT服务、计算机检测与维修、数据恢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本专业的教学团队对教学模式有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以职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以与企业合作为突破点进行课程设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专业教学模式,转变为核心理念有以下几点: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人工智能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点,设置专业计划和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2)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真正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确定课程设置。同时,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3)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联合课程设计小组,对经过职业岗位调研获得的岗位职业标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

4)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分析企业典型生产任务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工作评价,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并按照教学规律进行序化、实施,使学生能够获得未来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

5)以工作过程为框架: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求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6)以工学交替为模式: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交替进行,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中完成工作任务,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7)以工作情境为支撑: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结合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职业角色,在工作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

8)以职业生涯为背景:重视与学生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自信心、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坚持学习、持续发展愿望的培养。

2.构建三学期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思路,课程教学全面推行“学中练,练中学”,实行融校内教学实践、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顶岗实习为一体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将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6——9月作为学年的第三个学期,前两个学年实施每个学年“三学期制”教学组织模式,变一个专业实习学期为三个工作学期,实现了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企业真正参与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

3.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工学交替”、 “课堂与实习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推广“一体化教学班”实践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要求、标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到达顶岗实习要求为标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作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情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使用CDIO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以职业实践环境作为教育背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校企深度融合作为基础平台,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依托“公司流动课堂”工学结合,做中学,完成教学。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情景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机制,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其“做中学”和以“项目案例”为载体来组织整个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方法的特色

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体,配合诸如“专家辅导”、“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启发引导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运用如项目展示与演示、教学做一体化、现场实践和模拟车间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专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有目的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

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与项目零距离对接,教学做一体化。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作为教学场所,实行“课堂+虚拟公司+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和项目工作室进行各专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把职业活动中的真实情境通过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对这个具体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案例。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

3.分组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积极主张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分组教学”。 学生分组结合教材、检修资料、教学载体进行分析、讨论。小组成员互助学习、互相讨论故障产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共同对故障实施检修并参与检修质量评估、成绩考核。形成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4.开放式教学法

教学形式的开放:在课外实训室定时开放,学生可以在允许的时间内,由4-8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自主选定实训项目,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以锻炼和培养特定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IT公司、深入社区进行实习和锻炼。

教学内容的开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教材,但不拘拟于教材。为使所教学生所学更贴近于实际, 我们经常从企业聘任设计一线的工程师和检修专家, 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也邀请他们针对具体项目,做更为细致全面的培训。

5.体验式教学法

学生顶岗实习时,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便于其了解岗位职责、培养职业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做到与上岗零距离、快速适应社会及岗位。

 

学校概况 | 招生信息 | 联系我们| 豫ICP备11019304号
地址:濮阳市马庄桥镇政府向西200米路北,市内乘20路,终点站下车即到。 招生电话:0393-8578118 联系人电话:张主任 18939329188 网址: www.pydrzz.com E-mail: 2214568678@qq.com 濮阳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河南军管名校 | 中劳网就业培训基地